11月22日,备受瞩目的中国科学院2019年增选院士名单揭晓,64人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其中有2位院士为苏州籍,分别是上海交通大学樊春海教授和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施剑林研究员。记者从苏州市科协获悉,至此,苏州院士(含苏州籍、在苏州出生、在苏州工作)共有123位。
樊春海:六年连续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樊春海1974年3月出生,汉族,江苏省张家港市人,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王宽诚讲席教授。1996年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2000年博士毕业于南京大学,2001-2003年在圣芭芭拉加州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4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07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12-2016年任科技部纳米973首席科学家。
入选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国际电化学学会(ISE)和英国皇家化学会(RSC)会士。已在《自然》及其子刊和《科学》子刊等SCI杂志发表论文400余篇,他引3万余次,h指数(h-index)95,近六年连续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部分成果获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人),并获2019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美国化学会“测量科学进展讲座奖”和第十二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
樊春海
施剑林:担任多项国家重大项目研究
施剑林1963年12月生,江苏太仓人。1983年毕业于南京化工学院(现南京工业大学)获学士学位,1989年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获博士学位。曾任该所所长及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等职,现任该所学位委员会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996),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8)。担任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信息功能陶瓷若干基础问题研究”(2002-2008)和国家重点纳米专项“半封闭空间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治理的关键纳米技术”(2013--)首席科学家,同时还承担并负责多项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863”材料高技术和科学院创新方向性等多项国家与地方科研项目。
施剑林
施剑林提出全新的陶瓷固相烧结理论,可以解释之前一直无法解释的团聚对烧结致密化影响等多种实验现象。后在介孔装载与介孔复合材料研究中,提出协同催化机制,可控制备单分散介孔氧化硅纳米颗粒药物,并以此作为载体首次实现靶向细胞核的药物输运和红外光控的药物释放。
最近,施剑林提出纳米催化肿瘤治疗和纳米催化医学的研究方向,旨在不使用高毒性化疗药物,仅使用基本无毒的纳米颗粒,通过响应肿瘤微环境或外场刺激原位产生抗肿瘤疗效,实现无(低)毒副作用的肿瘤特异性精准治疗。
梁丰高中第5位院士校友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还了解到,今年45岁的樊春海教授是目前苏州最年轻的院士,他是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92届校友。这也是继吴中伟、童秉纲、曹楚南、章申之后,梁丰高中第5位获评院士的校友。
樊春海被聘为梁丰科学院名誉院长
樊春海教授说:“时时感怀梁丰时代三年的学习和生活,深深感到那是我事业的起点和信心的源头。”
樊春海教授心系母校发展,被聘为梁丰科学院名誉院长,并在学校举办科普讲座。
樊春海回高中母校举办科普讲座
今年6月,樊春海教授回到母校参加梁丰高中2019届高三毕业典礼暨十八岁成人仪式。
樊春海参加梁丰高中2019届高三毕业典礼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顾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