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艺术,非遗传承!南京中华附小举行劳动问学周之“剪纸非遗进校园”活动
2024-05-02 20:21

日前,南京市中华附小在校内推出“中华·春”劳动问学周系列活动,鼓励学生们在活动中提出问题、找寻答案,从而实现创造性成长。其中“剪鸟折花巧手忙”主题活动中,四年级的同学们提出了“能不用画线稿进行剪纸吗?”“树枝怎么剪?”“怎样能将喜鹊窝剪出来?”等问题。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找到解答,学校特别邀请了中国儿童画形象大使、著名德艺双馨艺术教育家、剪纸非遗传承人吕敏老师与孩子们面对面交流。吕老师将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底蕴的艺术瑰宝引入课堂,让孩子们在方寸之间感受中华剪纸艺术的魅力,亲身体验非遗文化的薪火相传。

课堂互动,非遗知识深入人心

剪纸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创新思维和民族自豪感具有重要意义。吕老师从剪纸的历史渊源、欣赏经典作品,到学习基本剪纸技法、亲手创作,让孩子们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深入认识了这项传统艺术。

课堂中,吕老师巧妙地将剪纸与道德与法治、美术、语文、数学等学科知识相融合,让非遗知识在孩子们心中深深扎根。


家社共育,非遗传承薪火相传

此次活动得到了兴隆街道苍山路社区志愿者的大力支持与积极参与,他们与孩子一同体验剪纸乐趣,加强了学校与社区在非遗传承中的紧密联系。社区志愿者们纷纷表示,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孩子在亲身体验中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更是增进跨代交流,营造良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社区氛围。


创意比拼,小小巧手展风采

为激发学生们的创作热情,学校特别在四年级同学中开展了“剪纸”劳动技能比赛,鼓励孩子们在三年级劳动课学习画线稿剪纸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徒手创作。比赛中,孩子们全神贯注,手持剪刀,细心裁剪,一幅幅或精细繁复、或简约灵动的作品诞生于他们的手中,展现出无限的创新力与艺术才华,创作出富有个性、充满童趣的剪纸作品。

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是“春华秋实”课程中在非遗教育领域的一次积极探索与实践。是一次艺术的熏陶,也是一次文化的洗礼。不仅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领略非遗之美,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提升了学生的艺术素养,更是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非遗保护与传承的种子,坚定文化自信。

通讯员 许红 沈军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雪瑞


校对 陶善工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