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品读俄罗斯文学的粗犷与精微?南大文学院院长对话十三中“小书虫”——
2024-05-01 13:33:31

4月30日晚,细雨蒙蒙,南京市第十三中学行知一厅里,由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董晓带来的《俄罗斯文学的粗犷与精微》讲座气氛火热。该校高一年级全体学生到场聆听讲座,南京市第十三中学红山分校学子则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同步收看。

以同学们耳熟能详的中国诗人苏东坡与李清照为例,董晓院长首先为同学们引入了文学中对粗犷和精微的定义,即所谓“重笨大”的苏东坡与 “轻巧小”的李清照,两种作家风格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也为同学们后续理解俄罗斯文学中两个截然不同风格做了很好的引入。

何为俄罗斯文学的粗犷?董晓院长表示,俄罗斯作家基于民族对土地的强烈认同感,擅长在战争中呈现人物命运,他以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和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为例,剖析了俄罗斯作家在宏大叙事和史诗性、战争场面的大手笔写作。

但是,即使是这样粗犷的民族,其文学作品中对自然描写、心理刻画、氛围烘托以及细节描写十分精微的一面也相当出彩。董晓院士对契诃夫《主教》,巴乌斯托夫斯基《细雨濛濛的早晨》和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中的原著片段信手拈来,其独到精辟的解读拓宽了同学们对名著的认知视野。

其中,列夫·托尔斯泰在《复活》一书中对女主人公玛丝洛娃的肖像描写,经由董晓院长的解读,立即引起了全场学子的赞叹。“人物的出场非常重要,如何让读者对主人公印象深刻?托尔斯泰这段精微的肖像描写堪称经典。”董晓院长表示,女主人公玛丝洛娃出场时被狱警押着走过长长的走廊,她的脸是苍白的,但是这种白如果是像雪、像纸一样的白,都不够特别。托尔斯泰于是借用俄罗斯人家家都有的“地窖里土豆发的芽”来形容,这种白中带着灰绿,没有生气,是俄罗斯人民最熟悉不过的事物,读者读完立马产生了共鸣,女主人公的形象瞬间立住了。

“我最近在读契诃夫的小说,总觉得他的作品都带着凛冽的讽刺意味,那么,俄罗斯文学对现实生活有什么意义?”“您觉得对于一部小说来说,情节和情感哪一个更重要?”……讲座后,十三中学子纷纷上台与董晓院士互动交流,现场气氛十分火热。董晓院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十三中学子们在交流中表现出来的阅读广度和思考深度,都超出了他的预期,他希望同学们能够拥有健康的读书观,不一定非要去读大部头书目,也可以在小部头书目中去发现宝藏。

俄罗斯文学气象万千,面对这样一个民族文学,怎样更好去走近她?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市第十三中学教师曹勇军表示,董晓教授为十三中学子们带来了一堂高水准的俄罗斯文学鉴赏讲座,既有对俄罗斯文学的整体判断,又有对俄罗斯优秀作品的细致解读,为孩子们打开了又一扇世界级民族文学之窗。

据悉,十三中被誉为南京人眼中“最会读书的学校”,孩子们在特级教师曹勇军的带领下,坚持夜读已有十余年。今年的读书周以“面向未来读书”为主题,涉及书类广泛,文理兼备,在五一节后,十三中还将举行2024届读写特长生作品研讨会和第6期科幻杂志《朝闻道》研讨会,学生们将像作家一样登上舞台,享受因读写带来的高光时刻。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见习记者 贺东婷

摄影 罗皞

校对 徐珩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